抗戰期間,我正在淪陷區的北平上小學,勝利那年小學尚未畢業,對於抗戰時期那些激昂振奮人心的歌曲,實在很少聽到。敵偽時代的北平,學校裡所教唱的歌曲,其歌詞內容全都是經過加工而皇民化了,使教和唱的師生不知所云;如:「黃種永享黃海權,亞洲永種亞洲田。青年、青年,切莫同種自相殘。」或是:「旭日照東亞,東亞協合成一家。」等皆是。
倒是有一首民歌,最使人喜歡,歌名就叫「蘆溝橋」。這首歌原本與抗戰無關,但蘆溝橋卻是抗戰肇始的聖地,震驚中外,不由得使人加以喜愛而更有意義了。
歌詞的內容是一問一答式的,第一遍是問:「永定河為什麼叫蘆溝?蘆溝橋是什麼時候修?橋有多寬多長多少洞喲?橋上的石獅子有多少頭?依呀呵!」第二遍是答:「永定河水渾叫蘆溝,蘆溝橋是金朝大定二十七年修,橋有六丈六尺寬六十六丈長,還有十一個洞喲,橋上的石獅子有百來頭。依呀呵!」曲調非常好聽,歌詞的內容也很有意思。
蘆溝橋是一座大型的聯拱石橋,經有關文史單位的考證,應該是一一八八年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修,至今八百餘年,是華北平原與南方相通的要道,現在橋樑的基礎與結構仍然是金代原物。橋上的石獅子造型每個均大有不同,而且還是大獅子身上套小獅子,很難計算清楚。據說應該有四百五六十頭,並非只有百來頭。北京有一句歇後語:「蘆溝橋上的獅子。」意思是說誰也數不清楚。(李鴻林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