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重別人,便是修養了自己。敬人者人恆敬之。但部份搖筆桿的所謂文人,常多相輕,古今不在少數。
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,台灣發生嚴重水災。待五十年代,有筆名「馮馮」的作家,以水災為背景,撰寫「水牛的故事」一篇,獲選歐洲奧國最佳動物小說獎。消息傳來,令人興奮!但台灣某小說作者說:過去只覺得他不會寫,從這篇看來還可以。口氣好像吃了忘記加糖的酸梅湯。
大陸旅法作家高行健先生,數年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,台灣媒體樂於報導,和尚不親帽子親,而某大報副刊主編,曾以評審的姿態說:對華人獎嫌晚,對高獎嫌早。當然華人近百年迭有佳作可供送審,關鍵在以中文寫作而未翻譯成西文送審,以致常傳有候選人,卻未見有得獎人。
持平而論,數十年來,台灣各報副刊主編很多行家,能編能寫。例如對高行健吃味的主編,以長短句為趣,這是他的專長,相信發揮專長比批駁,更會受到讀者的敬重。
文人何苦相輕,筆者在茶館聽到一段順口溜,特錄以博一粲:
天下才子休要誇,大作鴻文在我家;我家文章算小弟,小弟文章向我洽。(賀培基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