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治通鑑新解69】帝王亂政,禍國殃民

 
 



  唐朝末年,山東東明縣人黃巢,對騎馬射箭十分精通,豪放俠義,讀過儒家經典,屢次參加進士考試,屢次落第,遂聚眾起兵,跟山東郢城人王仙芝一同搶劫州縣,橫行崤山(崤山在河南省西邊)以東,窮苦人民紛紛投靠,幾個月時間,部眾已達數萬人。

  公元八七九年十一月,黃巢率眾直撲襄陽(在湖北省),因黃巢是山東人,唐中央命淄州(山東淄博市)刺史曹全晸,率淄州軍支援襄陽節度使劉巨容,聯軍駐防湖北荊門阻截。變民軍抵達,劉巨容在林中埋伏兵馬,曹全晸則率輕裝備騎兵迎戰,故意戰敗向後撤退,變民軍追擊,唐政府軍發動埋伏,大破變民軍,乘勝向南追擊,一直追到江陵,黃巢收拾殘兵敗將,渡長江再向東逃走。有人勸劉巨容繼續追擊,就可以把變民軍一網打盡。劉巨容說:「皇帝喜愛辜負人,緊急的時候,對人升官又賞賜,一旦平定,就把人忘記拋棄,甚至還定罪判刑,不如留些盜匪在世上,作為升官發財的本錢。」大家才停止,因此變民軍聲勢再起,攻擊鄂州(湖北武漢市)等十五州,黃巢部眾遂快速增加到二十萬人。而唐朝皇帝李儼仍然不太關心國事,照舊吃喝玩樂。

  公元八八○年十一月十七日,黃巢攻陷東都洛陽,李儼這才緊張,命左神策將軍張承範,率軍從京師長安出發,前往潼關圍堵黃巢進攻。但神策軍官兵已非當年善戰的軍人,而是首都長安富有人家的子弟,平常都穿華麗衣服,騎漂亮駿馬,仗著神策軍的響亮名號,神氣活現,耀武揚威,聲大氣粗,從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爭,一聽說現在要打仗面對生死,怕得瑟瑟發抖,父子們不由得抱頭哭泣,有些人就用金銀僱用窮人代替。十二月二日黃巢猛烈攻擊潼關,未打過仗的雜牌守軍崩潰,守將張承範換穿平民衣服,率剩餘殘兵逃走,黃巢變民軍撲向首都長安。十二月四日,唐朝皇帝李儼為求化解黃巢的攻勢,下詔任命黃巢當天平(山東東平縣)的節度使,但黃巢已沒有此胃口,五日黃巢攻進長安,大家分別逃亡,不知道皇帝去處。李儼騎馬日夜不停狂奔,逃到興元(陝西漢中市),很多官員都追趕不上,來不及逃走的士兵和長安市居民,遂爭著闖進國庫,搶奪金銀綢緞。十二日,黃巢屠殺所有留在長安的李姓皇族,十三日在含元殿登極稱帝,登上丹鳳樓,下詔大赦,因他是山東人,國號齊。

  ※劉巨容的話,反映了唐朝當時皇帝的作風,唐朝不衰敗才怪,無怪乎民變四起;同樣的,在五胡亂華時期的東魏(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分裂成東、西魏),東魏叛將侯景狡獪,其他將領不是對手,最後由慕容紹宗出馬,侯景才一路敗逃,走投無路準備渡長江投奔南梁時,侯景派人告訴慕容紹宗,如果我被消滅,你在東魏就沒有價值了,慕容紹宗於是收兵北返。劉巨容跟慕容紹宗的情形相似,後人難論其是非,但能就當朝現象評斷帝王的功過。

  唐朝中葉後,先有李隆基好壞不分,沈迷享樂,安祿山叛變,李隆基走避成都;次有李适是非不明,寧信佞臣造謠陷害平亂有功將領李懷光,李懷光被逼叛變,李适走避漢中;三有李儼賞罰不公,用人棄之如敝屣,黃巢變亂難平,李儼逃至漢中再走避成都。這三場逃離長安避難之事,前後相互印證比較,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君王昏瞶,是非不分,沈迷享樂,自己一手亂政造成的。千古一帝李世民辛苦開創的大唐盛世,成為以後所有帝王學習的典範,代代流芳,可惜被不肖昏瞶子孫玩完。歷史上的帝王除了蜀漢劉阿斗、晉惠帝司馬衷智能不足外,所有的帝王均聰明多才,一點也不昏瞶。所謂的昏瞶,是史學家對帝王亂政留下的註語,延用成習至今,正確的說法,應該是亂政。

  環顧時局,海峽兩岸原本和平無事,經貿旅遊熱絡,一片欣欣向榮,但短短七年,卻不可思議的要準備戰爭了,不禁要問,孰令致之?綠色主政者是否跟李隆基、李适、李儼亂政一樣,把國家玩完?史事斑斑,我們的子弟兵一旦面臨戰爭,能打仗嗎?是否跟唐朝神策軍一樣潰敗逃走?(耿繼文)

 
 
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
社址: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 電話:02-2396-0930
All Rights Reserved.◎ Powered by V.O.P.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.5 以上